你有沒有見過那種在黑暗中發出柔和光芒的電子表面、夜光指示牌或者裝飾燈?它們的光,不是熱出來的,而是靠電場“催出來”的,這就是場致發光(Electroluminescence, EL)的魅力所在。
原理很簡單,卻很神奇
想象把一些粉狀的冷光材料(最經典的是硫化鋅 ZnS)嵌進電介質里,再夾在兩塊電極之間。當你給電極施加一個交變電場(AC電場)時,材料里的電子就像被點燃的小精靈,在電場推動下躍遷,并釋放出光子——我們就看到了發光!
小歷史趣聞
1936 年,法國科學家 Destriau 在摻雜后的硫化鋅里發現了這一現象,因此它也被稱為德斯特里奧效應。從那時起,場致發光就成了科學家們探索冷光世界的重要窗口。
為什么它特別?
因為他 是非熱發光。光不是因為熱,而是電子在電場中跳躍產生的,能量消耗低,環保。
其次可調色。通過摻雜不同元素(比如銅、銀、錳),你可以讓它發出藍光、綠光、紅光……
然后呢,應用廣泛。從夜光指示牌到電子顯示器,從手表背光到各種 EL 薄膜燈,它無處不在。
總的來說,場致發光是一種既科學又浪漫的“冷光魔法”,用電場就能讓材料自己發光,而不用點火或加熱。